Q.何謂RAID 0,1,3,5?
RAID ( 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 ):
源自 1987年柏克萊論文,將一群小容量硬碟組成一個大容量的虛擬磁碟機(Virtual Disk).此邏輯上的硬碟群Array Group依規劃等級有快速或容錯之功能,常見的 RAID 等級如下列
1.1、 RAID 0 (Striped Disk Array without Fault Tolerance):

資料打散在兩顆以上的硬碟上,並被視為一組虛擬磁碟機,具有高速之特性,但無容錯功能.
1.2、 RAID 1 (Mirroring):

將資料線上複寫至另一顆硬碟上,此兩顆硬碟被視為一組虛擬磁碟機,可用容量只有一半,具有容錯功能,當一顆硬碟損壞時資料可於另一顆獲得.
1.3、 RAID 3 (Striping and parity disk):

將資料打散在兩顆以上的硬碟,另外使用一顆同位元硬碟(Parity Disk),儲存 XOR 比較值, 此三顆以上硬碟被視為一組虛擬磁碟機,容量為 N-1 (浪費一顆硬碟),當任一硬碟損壞時其資料仍然可由其它硬碟與同位元硬碟計算獲得,具有高速與容錯之功能,適合影像工作站使用.
1.4、 RAID 5 (Striping and distributed parity disk):

類似 RAID 3 工作原理,但同位元資料(Parity data)分散到每個硬碟上,此三顆以上硬碟被視為一組虛擬磁碟機,容量為 N-1 (浪費一顆硬碟),當任一硬碟損壞時其資料仍然可由其它硬碟與同位元資料計算獲得,具有高速與容錯之功能.適合資料庫、伺服器使用.